周末,朋友約我去吃海底撈。我問,商場里好幾個火鍋店,為什么偏選海底撈呢?他說,海底撈不僅小料地道,而且體驗更好啊,小孩可以玩樂高,女生可以美甲,碰上生日服務員還會為你唱生日歌……這讓我再次認識到,對于一家企業來說,在產品創新之外,基于場景的創新有多重要。
在我長期跟蹤觀察的家電業,也有一家非常重視場景生活創新的企業——海爾智家。當然,場景生活的創新離不開底層的科技支撐。我注意到,這家企業僅中國專利金獎就拿到了10項,幾乎等于二三名之和;國家科技進步獎拿到了16項,可以說是遙遙領先;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制修訂數量也是行業第一;另外在產品之外大熱的智慧家庭領域,也實現了發明專利數量的6連冠……這些科技成果也許大家覺得離自己很遠,其實剖析來看卻是與你我息息相關。
3月23日,一條《度量海爾智家科技》的微信在朋友圈刷屏,我好奇地點開看了之后,發現它之所以刷屏不僅是因為全方位展現了海爾智家的科技領先實力,更為關鍵的是,它在產品科技的基礎上,還在向場景科技、生活科技布局。而用戶,成為了這場“變革”的總導演。
“我們這沒暖氣,買什么空調比較好??!”“剛買了新房,推薦一個保鮮好點的冰箱唄!”……現實生活中,親朋好友經常問我這樣的問題。
一般我不會直接推薦品牌,而是從功能上來介紹,比如“空調最好買出風速度快的”,“冰箱最好買控溫能力強的”。但這樣的回答,他們并不滿意。于是還會追問:出風快到底是多快?控溫強又到底有多強?
這樣的不滿和追問,也讓我明白了,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他們要的不是大而化之的科技概念,而是可以量化的科技指標。
問題在于,科技可以度量嗎?當然是可以的。海爾智家就圍繞“五度”——速度、精度、凈度、溫度、高度,對外展示了家電科技的度量結果,如空調出風速度、冰箱溫度波動幅度、洗干護理機高度等。這些都給出了可比的數值,結果顯示在“五度”上,都實現了行業領先。
不要認為這只是一次簡單的科技匯總,度量結果一目了然的展示,對消費者來說是非常需要的?!坝幸豢羁照{,只要開機30秒就能讓出風口溫度達到42度,是行業里最快的,你可以考慮一下?!痹谟H友提問時,如果我這樣回答,相信他們會滿意。
空調開機30秒,出風口溫度達到42度;冰箱冷凍區溫度波動≤0.1度、30天化凍無血水;洗干護理機人性化設計167cm高度,用戶可以平視操作……這些可度量的科技之所以能打動消費者,是因為透過具體數字,他們很快會有生活場景的“代入感”。
所以,對于行業來說,需要認識到一個事實——任何打動人心的科技創新,都必需映射到具體的生活場景中。度量科技不是企業的最終目的,代入生活是用戶的核心需求。
“摩爾定律”逐漸失效,科技創新指向“場景”“生活”
空調從定頻到變頻,洗衣機從波輪到滾筒,冰箱從直冷到風冷……過去100多年來,家電業的科技進步,幾乎都是圍繞“產品科技”來進行的。直觀表現就是,產品的功能越來越強大。
“產品科技”的研發,企業一直是主導者。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英特爾、高通等巨頭也都承認,電子制造業的“摩爾定律”已逐漸失效,像芯片、壓縮機這樣的核心器件,迭代速度已越來越慢。這意味著,企業只埋頭搞“產品科技”,遲早都會碰到天花板。
那么接下來,科技創新要往哪里走呢?換道,就成為一種必然選擇。這方面,海爾智家給了行業很多啟示。就像上文提到的一樣,和生活場景映射起來,科技創新就會“豁然開朗”。
場景科技、生活科技,成為產品科技之后的新發展方向。
舉個例子,傳統冰箱企業只聚焦研發冰箱本身的能力,如保鮮科技,至于大身材的冰箱能不能放進狹小的廚房空間里,怎么放置才不突兀且好看,以及買冰箱的人能不能吃到美味的營養大餐等,并不在考慮之列。
海爾智家不同,它將冰箱納入到整體廚房生活場景來思考創新方向。于是,除了恒溫、干濕存儲、全空間保鮮等產品科技之外,又研發出了很多場景科技,比如能完美融入櫥柜的自由嵌入式冰箱,顛覆了傳統冰箱兩側散熱需要預留空間的設計,發明了平隱式嵌入技術,讓冰箱與櫥柜0閃縫貼合,廚房看起來更美觀。
另外,還打破品類和服務的邊界,推出了很多生活科技,比如讓冰箱和蒸烤箱等廚電智能聯動起來,提供了從食材保鮮儲存、過期提醒、一鍵采買到個性化食譜推薦、便捷化一鍵烹飪等全流程飲食服務。
這些基于生活場景的科技,會考慮空間融合、產品協同、人機互動等,大大拓展了家電科技創新邊界,也大大提高了用戶的生活品質。
其實,基于場景生活的創新思維,不僅在家電業,在很多行業都發揮著大作用。比如,為什么海底撈口碑比其他火鍋店要好?原因在于,海底撈的創新并不局限于食材、口味的產品創新,而是拓展到了用戶全流程的“就餐場景”中。再比如,特斯拉不僅研發如何提升電池續航能力的產品科技,還會基于電動車的實際駕駛場景,在導航服務中研發周邊充電樁提示點、充電位剩余情況的場景科技。
海爾智家推動的場景科技、生活科技創新,不也是類似的邏輯嗎?只要設身處地的去觀察、思考用戶生活場景,企業就會打開科技創新的新空間,并收獲用戶的追捧和支持。
蘋果手機用兩三年依然流暢不卡頓,特斯拉汽車不僅環保而且非常智能,海爾家電總是能成為美好生活的助手……觀察這些成功的企業,會發現,商業活動的本質,不是企業和用戶基于價格的交易,而是雙方基于價值創造與交換的“雙向奔赴”。
所以,企業為用戶帶來的產品、場景、生活價值越大,用戶就越會成為企業的鐵桿粉絲和買單客戶。還是以海爾智家為例,這家企業為什么總是習慣性拿到各種行業第一?關鍵就在于其是一家“用戶公司”,在持續為用戶創造領先的產品科技、場景科技乃至生活科技,用戶自然會用買單行為和良好口碑,去回應它。
不過,要想持續研發出用戶需要的三類科技,并不容易。這背后,需要刷新傳統的科技研發觀念,構建起全新的研發體系。
傳統的科技研發有三個特點:聚焦單個產品、產品上市就結束、企業自己單打獨斗。海爾智家則率先打破了這種研發模式,開啟了“無限體驗研發模式”。
在這一模式下,海爾智家的科技研發聚焦整個生活場景,比如不僅研究廚電,還研究廚房、廚藝,研發的實際上是“一站式智慧廚房美好體驗”。再有,持續跟蹤用戶體驗的迭代,比如在三翼鳥空枕聯動場景下,智能枕和智慧空調聯動工作定制最佳睡眠環境,生成睡眠報告后給出睡眠建議,反過來再推動產品技術的不斷迭代。另外,研發由生態系統針對體驗實現共創,用戶、專家和全球范圍內的機構、大學等,都成為研發生態系統的一份子。
總之,時代浪潮滾滾向前,科技創新的方向和科技研發的模式,都需要隨著用戶需求的變化而變化。誰能更早找到這種變化的規律,誰就能讓科技真正融入到用戶的生活場景里,成為與用戶同頻共振的時代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