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0日格力電器宣布啟動“定頻換變頻,尊享1赫茲,立減1000元”活動,隨后在家電行業掀起空調“換新”潮。在消費市場低迷的情況下,格力電器的敢為天下先得到了經銷商及消費者的巨大認同。近期,格力電器“自我加碼”將活動升級:即日起不限制舊空調的品牌、不需要提供購買發票。對此,格力表示,要讓“變頻空調普及”風暴來得更加猛烈,用實際行動發揮龍頭企業的環保帶動效應。據了解,首輪“定頻換變頻”活動規定,“換新”的空調僅限2005年之前購買的格力牌空調,消費者需提供有效發票。事實上,此次活動一經啟動,便得到了社會各界的積極響應。不少消費者強烈要求,“能否擴大收舊范圍?”、“能否放松限制條件?”。還有經銷商建議“換新”應當每月開展或者持續進行下去,此舉既能拉動消費,又能改善消費者生活品質,更能推進變頻空調的普及、節能環保事業的發展,何樂而不為?
來自家電企業的反應同樣熱烈。11月24日,海爾空調緊隨格力,在全國啟動“感恩30年海爾空調‘免單’換智能”大型回饋活動。海信集團則在45周年慶典之際與家電連鎖企業攜手開展“以舊換新”活動。此外,志高、創維、康佳、格蘭仕、奧克斯等多領域家電企業均進行了類似嘗試。同行的紛紛跟進,與其理解為“競爭”,不如理解為“響應”。
近年來,廢舊空調的處理及高能耗是困擾環保領域的頑疾。如果缺乏專業指導,其回收處理中極易造成冷媒泄漏發生二度污染。據統計,截至2011年底,我國主要電器電子產品社會保有量中,空調器高達3.3億臺。廢舊空調回收的形勢格外嚴峻。
在此背景下,格力倡導的空調“換新”活動尤顯意義重大:借助活動,可以合理引導資源回收再利用,加快完善家電回收拆解處理體系。此外,參與 “換新”活動的空調均為高效節能變頻空調。此類空調若能實現全社會普及,將顯著提高我國能源利用率。
事實上,早在2009年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上,中國政府就承諾,到2020年單位GDP的碳排放量下降40%至45%。近期,以治霾為契機,一系列深層次變化也在顯:此前,國務院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便旨在淘汰落后產能、減少污染;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亦發布《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試圖破解環保困局。
毫無疑問,要在全國范圍內實現節能環保的發展之路,必然是一場漫長的考驗,更關乎整個經濟社會的轉型升級。在此前提下,深處經濟改革前沿的企業界,必須有所作為。
作為制冷界的領軍者,格力在環保領域始終位列“排頭兵”。2011年,全球首條碳氫制冷劑R290分體式空調示范生產線在格力竣工。2013年,格力光伏直驅變頻離心機系統問世,開創了中央空調的“零能耗”時代……。通過此次戰略升級更不難看出,格力必將繼續致力于技術創新,落實低碳環保發展理念,不斷為肩上的環保責任“自我加碼”。